当前位置:小说> 书库> 捉鬼王妃

捉鬼王妃

来源:网络

状态:已完结

作者:雪悠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周秦以降,寿星在历代皇朝中皆被历代帝王祀典,直至明代,国家祀典虽废,但其在民间却广为流传。如明代弹词《白蛇传》,后易名为《雷峰塔》、《义妖传》,以及后来的《三仙宝传》中,南极仙翁均作为一个好心肠的寿星出现。《白蛇传》改编成戏曲后,其中《盗仙草》一段,讲白蛇饮雄黄酒现形将许仙吓死后,遂潜入昆仑山,盗取仙草,与鹤、鹿二将神格斗不胜时,南极仙翁怜而赠以灵芝,许仙遂活。许多人均看过此剧,大多均被其场面所感动。在明代著名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第三十九卷《福禄寿三星度世》中,也专门讲述了南极星宿的故事。此外,元明杂剧中,讲述寿星的著作中还有《南极登仙》、《群仙祝寿》、《长生会》等。

寿星的形象是明末定型的。因为先前的寿星一般是“如意莲花冠,鹤氅、牌子、玎当、白发、白髯、执圭”,与明末老人模样——白发白须、拄一弯弯曲曲长拐杖、头额长而向前隆起,即高防动的寿星——稍有差别。其根据是《后汉书•礼仪志》,书中说:“东汉奉祀老人星时,常同时举行敬老活动。对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各赐一根九尺长的鸠头玉杖,寿星的拐杖即源于此。至于拐杖的形状,《程史》卷四释曰:“凡寿星之扶杖者,杖过于人之首,且诘曲有奇相。兮杖直而短,仅至半身,不祥物也。”据此可知在南宋以前,塑寿星必配一根弯曲奇特的长拐杖。对于寿星头部长而向前隆起(高脑门)的原因,据《通俗编》说:“世俗画寿星像,头每甚长”。《南史。夷貊传》载,毗骞王身长丈二,头长三尺,自古不死长颈王,画家意或因乎此,盖取其长寿之意。元明以前,常建有寿星祠或寿星坛。

明朝以后,民间常把寿星与福、禄二星结合起来祭祀,合称福、禄、寿,成为人们最受欢迎的三个福神,作为民间吉祥如意象征,故民间祝寿时,常在正屋面墙上悬挂福、禄、寿的中堂两侧面寿联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或“名高北斗,寿比南山”。

全称“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统天元圣天尊”,居高上神霄玉清府,简称神雷玉府。

四、后世影响

道教信奉的保佑人间性命年寿的神仙。福禄寿三星之一,中国民间称作寿星。由古代星宿崇拜之南极老人和寿星演变而来。寿星和南极老人古代所指不同。寿星即东方七宿之首的角、亢二宿。南极老人即南极星,古人以此星的隐显为王朝命运兴衰的征象。东汉时郊祀南极老人星,同时举行敬老活动,南极老人星渐演变为保佑人间年寿的吉祥星。唐时设寿星坛,同时并祭南极星和东方角、亢七宿,宋以后二星渐混而为一。道教初以南极星为神仙,《真灵位业图》将“南极老人丹陵上真”列在太极左位。后因应民间流传,二星合而为一。寿星形象为一白发老翁,鹤发童颜,面目慈祥,所拄弯曲拐杖,必高过头顶。常被民间用作年画图案,是吉祥长寿的象征。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捉鬼王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