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精神:抗击长江流域历史罕见特大洪灾》抗洪精神:抗击长江流域历史罕见特大洪灾小说最新章节目录及全文精彩章节

发布时间:2024-03-01 编辑:小编

7月2日,长江第一次洪峰到达荆江,患高血压的原荆州市水利局长易光曙,中断了住院输液治疗,来到市防汛指挥部。和他一起担当顾问工作的,还有多年指挥抗洪抢险的原荆州军分区司令员李光中和长江河道管理处的老处长袁仲石。

这3位老同志多年进行荆江水事,地名数字、成灾险段,早已烂熟于胸。他们先后到监利县三洲,洪湖市的燕窝、周家嘴,公安县的南平镇参与抢护。有时到现场5分钟就作出决定,部队民工立刻实施。

“防汛好参谋”罗才彪,是武汉市江汉区防指工程技术组负责人。武汉抗洪最紧张的一个深夜,风狂雨骤。罗才彪冒雨驱车巡查堤防各守护点。

沿途,堤边好几棵大树被狂风刮倒,他逐一下车提醒守闸人员,及时移走倒伏的树木,填实树坑,以免危及大堤;看到暴雨造成渍水,他又通知泵站排渍。

在巡查期间,忽然接到港18码头闸口报警:迎水面围堰出现裂缝。5分钟后,他就赶到了闸口,指挥同时赶来的突击队卸载、抛沙袋护堤脚,一直干到凌晨3时。之后,他正准备休息一会,武汉关闸口又传来险情报告。罗才彪起身即往现场赶,一直干到了第二天清晨。

长江第六次洪峰过武汉前,罗才彪综合研究老专家的意见和龙王庙险段特殊的地质结构,建议区防指及时扩大查险范围,在沿堤脚250米范围内构筑三道防线,挨家挨户查一查是否出现散浸、管涌险情,以免延误抢险时机。区防指采纳了他的建议。几天后,果然在一家沿街果批商店和一个居民家中发现了散浸点,并及时控制了险情。

在罗才彪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记录了1998年汛期以来46处险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处理办法,还有他对出险原因的分析及对区防汛指挥部今后防汛的建议。

正是因为这些周密、细致而又合乎科学规律的工作,使罗才彪得到一个“防汛好参谋”的美誉。

8月7日,在长江干流九江段,一处防洪墙崩塌发生决口后,水利部专家组和其他水利专家,从各自不同地方连夜奔赴九江决口现场,与当地水利技术人员一起进行现场查勘。

参加过葛洲坝工程截流、三峡工程截流的国家防总江西安徽段专家组组长、长江委设计院副院长杨光煦观察到,洪水从溃口处汹涌而入,落差高达4米。由于河床地质条件差,没有机械化作业的条件。

杨光煦指挥在50米的溃口处沉下一艘长75米、载重1650吨的铁驳船,铁驳船的前方再沉8条船,以此为基础迅速筑起一道半圆形围堰,以减缓洪水的流速与流量。

然后,解放军抢险队用杨光煦提出的“框架结构土石组合坝技术”,在约60米长的决口处架起一排排钢管木架并填充数千吨石料封堵决口。

后续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回复书名即可阅读!


推荐小说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抗洪精神:抗击长江流域历史罕见特大洪灾》抗洪精神:抗击长江流域历史罕见特大洪灾小说最新章节目录及全文精彩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