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小民的江湖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汪治澎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皮之不在,毛将焉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任何人必须爱国,一旦国家需要,要抗起枪上战场。”

“最后一碗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件大衣放在担架上!”

“有多少英雄倒在了战场上?有多少人,为了我们的生命安全,而牺牲了自己?有多少人,在为我们奉献?”

“但是他们的生命,是有意义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们的死就是重于泰山的。”

“国家兴亡,责任亦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玄奘西行,辞别故地,曾翻越过几座高山,蹚过几道江河,穿过几次平原,踏过几片草地,史书没有记载,但处处都留下了他坚定的足迹;郑和下西洋,远渡几方国土,行过几处洲陆,史书没有记载,但每一片海域都曾留下过他的声音。他们肩负着时代的责任,毅然前行。”

“我也有我的责任和使命,再过些时日,我会再回通河城,去办一件事,你们一家以后有何打算啊?”大师兄看着刘青山说道。

战争是人类文明的浩劫,战争是滋长兽性虐杀人性的野蛮机器,侵略与屠杀必然造成受害民族的灾难。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永远不能忘记覆巢之下无完卵,永远不能忘记国家受侵略、人民遭劫难的教训。

在这个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岁月,谁暗藏私心,仍幻想苟且偷生?谁担当民族大义,将血战到底?

一寸山河一寸血,四万万同胞齐奋战。

普通民众也不畏强暴,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

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上世纪30年代,日军入侵中国,正值战争形态向机械化战争转变。

日军依恃近代工业化基础带动军事工业的快速发展,经过战时体制下的整军备战,对中国军队形成了技术、作战、机制等方面的军事优势,得以在战争初期长驱直入,企图“速战速决”,几个月内灭亡中国。

面对装备精良、气势汹汹的日寇,一些人患上了“恐日病”,认为日军是不可战胜的,而走向民族投降主义。

1932年10月大师兄及刘青山一家听说才鸿㷕两次攻打通河城。日军被击退,最后逃到船上过江向方正逃窜。

这次武装斗争取得的胜利,是通河城人民救亡图存、抗击侵略盼来的伟大胜利。

穷凶极恶、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并不是无法战胜的。

殊不知,这场战斗大大的激发了民众的抗日热情。

“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形成了全民皆兵、全民抗战的氛围。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而发掘激活这一战争伟力的历史条件已经生长成熟,人民战争这个强大制胜武器已经锻造成型。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市井小民的江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