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红颜,辽宫雄后:萧太后传》小说全文在线试读 《铁血红颜,辽宫雄后:萧太后传》最新章节列表

发布时间:2023-10-12 编辑:小编

保宁六年(974年)二月,辽景宗诏谕起草圣旨的史馆学士道,今后书写皇后之言,亦称“朕”暨“予”,并“著为定式”。即从制度上确立了萧皇后当朝理政的权位,使她成为辽朝事实上的掌权者。因此,辽人便将皇后与皇帝等观,称之为“宫中二圣”。

数月后,即当年七月,南院枢密使高勋遭除名、流放的惩处。保宁十年(978年)中,契丹行宫都部署女里被赐死,高勋等人也遭伏诛。于是一起联手阻碍后家势力发展、明里暗里反对萧皇后参决国政的两位“翼戴”勋臣,先后被清理出局,萧皇后的权位更加稳固。

辽景宗即位以后,顺应“人人望治”的愿望,图谋通过政治革新以改变辽朝“中衰”的局面。为此,辽景宗常向汉人大臣室昉询问“古今治乱得失”,打算从汉族统治者的历史经验教训中寻找借鉴,以革除弊政。辽景宗的变革,收到了一定成效,其中以吏治改革收效较显著。史称辽景宗“任人不疑,信用必赏”,摒弃了此前不少弊政,并重用汉人官僚,成为辽朝统治政策上的一大变化。辽代初期,当朝柄国之人大都为契丹人,虽然表面上宣称“蕃汉杂用,然汉人无几矣”。此后汉人官员虽然逐渐增多,但主要出任治理汉人事务的南面官。直到辽景宗时期,汉人官员开始被大量重用,并在统治机构中占有主要地位,出将人相,甚至如室昉还曾以南院枢密使兼任向来是由后族世预其选的北府宰相,如高勋、韩匡嗣曾被授任一直是由契丹皇族或后族贵戚担任的南京留守这一要职。这种让汉人官员进人契丹中枢机构的做法,既是契丹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需要,又成为辽代“中兴”的契机。当然,由于辽景宗的健康原因,这一变革主要在萧皇后的幕后主持下展开。

辽景宗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内部政治较前大为稳定,农牧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年谷屡丰”。如保宁七年(975年),辽朝的附庸北汉遭到了宋军的围攻,粮草匮乏,便遣使臣来辽廷乞求粮食,辽景宗“诏赐粟二十万斛助之”。可见此时辽朝国力已转强,从而得以挫败新生的宋朝欲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企图。

乾亨元年(979年,宋太平兴国四年)二月,已统一了南方诸割据政权的宋太宗,亲统数路大军征伐北汉政权,击退了辽之援军,于六月攻破北汉都城太原城,北汉亡。宋灭北汉,是辽朝的一个惨重失败。接着宋太宗乘胜进围燕京城,但被辽军打得大败而归。此后,辽、宋之间战事不绝,互有胜负,但辽朝终于挫败了宋朝欲收复燕云地区的企图,大大巩固了辽朝对这一地区的统治。

由于辽景宗即位之初,忙于稳固权位,以削弭心怀叵测的宗王之不臣之心,其后又全力抗击宋军的进攻,所以辽景宗时期的改革之举并未能取得更大的成效,其弊政也时有出现。但这一改革却成为辽圣宗时期全面封建化的开端,同时此时所擢用的人才,如室昉、韩德让、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蕃汉官员,都成为辽圣宗时期重要的辅弼大臣。

后续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回复书名即可阅读!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铁血红颜,辽宫雄后:萧太后传》小说全文在线试读 《铁血红颜,辽宫雄后:萧太后传》最新章节列表
返回顶部